隨著市場日趨成熟,在一個特殊時期,依靠一個商業機會獲取成功的機會主義已經沒有市場,企業進步重新回到“技術進步”和“商業模式重組”的基本點。縱觀我國木門業的現狀和在國際產業化分工鏈條中的位置,推進模式轉型,不僅是實現由產業鏈低端的生產制造環節向兩高端的研發、設計和品牌、營銷挺進,更是尋求木門業在新的歷史時期的發展新模式。
經過十多年的高速發展,目前我國木門行業日趨成熟,企業管理、生產技術、產品質量顯著提高,市場意識、品牌意識、服務意識明顯增強。近萬家生產
企業集中分布在珠三角、長三角、環渤海地區和東北、西南、西北地區六大生產基地,從過去小規模的作坊式生產,轉變為今天大規模成品化、集成化、品牌化的發
展,初步形成了中國木門產業化集群。
眾所周知,我國木門業處在國際木門產業鏈條的**底層,扮演著生產制造環節的代工企業角色。產品因缺乏設計、缺少品牌而呈現檔次低、科技含量低、附加值低、價格低,拼的是價格,比的是成本。導致國內木門產品在國外難登大雅之堂。貼牌模式讓國內木門企業付出巨大,但收獲甚微。產品的同質化、產業鏈的低端位置、貼牌營銷模式,伴隨木門業走過寶貴的十年快速發展黃金期。在遭遇市場困局、成本上漲、節能減排等重重打壓下,“冬天”不期而遇。
伴隨著我國木材加工業、建筑業以及室內裝飾裝修業的發展,中國木門已跳出小農經濟時代的“小木匠思維”,在產品理念、款式設計、工藝流程等各個
方面與國際接軌,優質原木、
集成材、
膠合板、
纖維板、空心
刨花板、
細木工板、裝飾
人造板等廣泛用于木質門的生產,豐富了木質門的材料選擇。木門加工技術不
斷創新,整體結構設計和表面裝飾工藝不斷豐富,產品種類迅速增加,目前已開發出
實木門、實木
復合門、木質復合門等多種產品。人性化、綠色低碳、文化回歸的
家居理念,賦予了木質門更多的內涵,木門實現了由單一實用功能型向家居適用兼欣賞型的轉變,時尚、簡約、
歐式、古典、現代、節能、環保等不同風格的木門琳
瑯滿目,產品款式新穎多樣,文化內涵不斷豐富,已成為家居裝飾不可或缺的部分,不斷滿足著人們的多元化需求。
隨著木門產業的快速發展,行業管理漸入佳境。為貫徹國家林業產業政策,規范行業秩序,整合優勢資源,形成行業凝聚力,共同抵抗市場風險,近幾年
中國林產工業協會組織有關單位制定發布了《木質門行業標準》、《木質門行業自律公約》、《中國木質門消費白皮書》和《木質建材下鄉試點企業管理辦法》,并
組織業內符合條件的木門企業先行開展木制建材下鄉試點工作。除國家層面行業協會為推動木門產業發展所做的努力外,黑龍江、吉林、遼寧、四川、重慶、湖北、
福建、山東等地先后成立木門協會,指導當地木門企業快速有序發展,整個行業出現了企業管理團隊年輕化、生產經營定制化、銷售服務個性化的特點,管理集約、
選材環保、加工精良、產品時尚成了企業追求的共同目標。
十年來,中國國際木門展覽會伴隨著木門行業的發展成長為業內專業化、品牌化的商貿平臺和規模化、國際化的門業盛典。每年年初,展會幫助企業拓展
市場、發展渠道、提升品牌,聚集行業經營,傳播創新思想,組織產業文化活動和專業論壇,引導企業唱響中國木門春天的放歌。放眼長遠,我國木門行業處于旺盛
的發展期,產品的標準化工作還剛剛起步,行業以中小企業為主,整體存在企業規模偏小、生產效率不夠高、設計創新動力不足、產品同質化嚴重、質量不夠穩定等
亟待解決的問題。
另外,木門的農村市場也有待開發。我國目前有農村居民6.6億,約2億戶農戶,平均每年約2000萬戶新建住房。全國有1.2萬個小村鎮和
2000個縣城,1.2萬個村鎮家庭總收入比一、二線城市家庭收入總和高出50%,潛在富裕群體人口1.35億,與一、二級城市總人口1.37億相當。
2011年農村人均收入已接近7000元,預計未來10年,小村鎮年收入超過3.5萬元的家庭每年增加760萬戶,增幅7%,而大中城市每年增加660萬
戶,年增長率只有5%。可以預見,隨著新農村建設和建材下鄉工程的不斷深入,農村消費市場將為木門企業帶來巨大的發展空間。
信息來源:匯德隆裝飾材料
//www.hdldoor.com