臺灣EPS生產商劍指歐洲市場 | |||
2007-6-12 8:08:25 | |||
近年來,歐洲EPS市場呈現出一派欣欣向榮的景象。受建筑保溫材料需求的推動,2006年歐洲EPS需求增長10%,預計今后兩年將以5%~7%的速率繼續增長。
歐洲EPS需求不斷增加,進一步增強了EPS生產商的信心,一系列擴能活動緊鑼密鼓地開展起來。諾瓦億諾公司于2007年5月下旬決定使4個生產地的EPS能力脫瓶頸擴能,增加能力6萬噸/年,將使該公司EPS能力達到41萬噸/年。擴能將于2008年**季度完成。德國巴斯夫(BASF)公司有意將其路得維希港的EPS產能提高到19萬噸。另外,奧地利Sunpor
Kuntstoff 公司正著手建造一座10萬噸/年EPS裝置,預計將于2009年**季度投產。
繁榮的市場也吸引了亞洲EPS生產商的目光。目前,中國臺灣的EPS大生產商正在擴大生產能力。亞洲**大EPS生產商見龍(Loyal)集團在大陸華東地區的擴能項目將于2007年底竣工,屆時將增加30萬噸/年EPS產能。另外,明諦(Ming
Dih)、臺達等也有擴能計劃。上述擴能計劃主要針對亞洲外部市場,特別是歐洲。
**近幾個月,原料苯乙烯單體(SM)價格高企,亞洲各EPS生產商都承受著日益增加的成本壓力。5月中旬,現貨SM的價格已漲了70-100美元/噸,從一個月前的1320-1350美元/噸漲到1420美元/噸(中國成本加運費價)。在亞洲,EPS生產商的利潤正在被SM價格擠掉。與此同時,歐洲EPS價格一直高于亞洲。2006年6月,歐洲的價格只比亞洲高259美元/噸左右,9月份價差增加到531美元/噸。到2007年3月,歐洲的價格比亞洲高650美元/噸。不斷增加的地區價格差異給臺灣EPS生產商留下了豐厚的利潤空間,推動他們將產品出口到歐洲市場。
從原料供應來看,隨著臺塑化纖公司(FCFC)在臺灣的60萬噸/年新裝置在第二季度開車,以及三星道達爾(Samsung
Total)在大山的2號裝置擴能,亞洲地區的SM供應已經增加。EPS生產商的原料成本壓力有望得到緩解,這也使得他們的產品在歐洲市場上更具競爭力。
從下游需求來看,臺灣EPS生產商將目光瞄準歐洲市場也與本地區,特別是中國大陸供過于求有關。近年來,中國大陸EPS產能增長很快,目前已接近250萬噸/年。與此相對,進口量開始下降。2005年中國共進口EPS14.1萬噸,2006年下降到12.1萬噸。消費雖在增長,但供應過剩的局面已經形成。有商界人士估計,中國大陸的EPS供需比為二比一。由于消費量遠低于供貨量,大多數裝置的平均負荷率在50-70%。
總的來看,歐洲不斷增長的市場需求是吸引臺灣EPS生產商的主要因素。在原料苯乙烯供應得到充分保證的情況下,臺灣EPS在歐洲市場前景看好。
|
河北郝氏塑泡有限公司
地址:河北省石家莊辛集市南呂村工業區 技術支持:成都九正科技